2013年10月29日 星期二

混血

「ㄟ快出來打招呼,客廳有一個排灣族的哦~」媽媽的語氣就像她替我發現了一座新大陸一樣。

是位原漢混血的阿姨,媽媽「做小姐」時期的好友,我今天第一次看到。我第一眼看到她,就覺得她的輪廓對漢人來說,明顯是原住民的印象,皮膚黑黑的、眼睛大大的、臉圓圓的。但由於上週剛從台東土坂五年祭回來,看多了排灣族,就知道對排灣族來說,她的輪廓應該是個漢人,眼睛輪廓不夠深、皮膚也不夠黑。

媽有跟這位排灣阿姨說我去台東的事(抱歉,我不知道有什麼其他更適當的字眼可以指稱她,就讓我暫時這樣用吧,我畢竟還是漢人觀點),她操著流利的台語和台灣國語,詢問我土坂的情況。我拿出相機還有帶回來的福球給她看,逐地解釋我在土坂經歷的事,如看刺球、認識排灣族青年、去頭目家拜訪等等,也放了巫師禱告與刺球時唱歌的影片給她看。

「他們的歌跟我們台灣不太一樣,有些也很好聽耶。」(「我們台灣」?)

我一邊跟排灣阿姨解釋土坂的情況,一邊感到內心的錯亂與挫折:我怎麼會跟一個排灣族人講解我才認識不久的排灣族文化,而她根本不覺得自己是排灣族人?

但我很快意識到,這是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2013年10月1日 星期二

新北市聯合豐年祭側記

參加觀光意味很強的聯合豐年祭,當然不是為了感受原住民氣息,而是為了感受文化,與文化背後的衝擊。(文化的真實面往往是很殘酷的,在參加了幾次部落豐年祭後,我覺得應該來看看對照組了。)

我不由自主地憂鬱著,思考著「原住民」為什麼就會有搗麻糬、鋸木頭、負重比賽:客家人也有麻糬啊?哪個民族不鋸木頭的嗎?哪個民族不用負重的嗎?我在二林的時候就幫阿嬤鋸過木頭啊?背超重的肥料袋這種事我也做過啊?

參加的都是新北市的都市原住民,有些人一輩子都不會碰到鋸木頭這種事吧,看手路就知道有些人一定是這輩子第一次鋸木頭,而且鋸木頭哪有鋸這麼工整圓形的木頭啊?當然也有非常熟練的大叔,別人要鋸五分鐘,他來鋸個不到一分鐘就斷了,立刻得到如雷的歡呼。

原住民美食?

炸丸子、青蛙下蛋、熱狗、煎餃、檸檬愛玉......
這些夜市本來就看得到的東西,原來就是原住民美食?他們只是藏身於新北市各個夜市的原住民攤販吧,透過各種管道得知今天的活動,並租下這個位子,牌子自然掛上「原住民美食」、「阿霞原住民美味」之類的標語,吸引顧客。

真希望這時候身邊有阮俊達或巴桑老師這種人體原住民維基百科,可以解答我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