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26日 星期三

沈明正布袋戲之「神仙vs科學」諢話笑科

今天(2014.2.26)的凱亞台,新世界派代表的沈明正布袋戲製播的《秦始皇吞六國》,出現一個白猿大仙,為了救出被齊國困在結界中的孫臏大仙(已半神格化),四處邀集各方的大羅神仙來助陣。

白猿大仙出場的時候,我就覺得他的口氣是丑角的口氣,雖然他看起來毛很多動作也不像丑角,但口氣就是那種很俗渾的角色。果然,他跟燕王報告完邀集各方神仙的大事後,有個小配角突然問他一段完全與劇情無關的話,可稱為「插科打諢」。


(圖片來源:http://www.epochtimes.com/b5/10/2/4/n2809762.htm)

像沈明正這種老牌的電視布袋戲,丑角的角色一直相當吃重,但在連續這兩檔的「演義說書型」的布袋戲連續劇中,即《封神演藝》與《秦始皇吞六國》,丑角的角色並不是很重要,笑料也少了很多,都是很嚴肅的帶兵打仗還有互鬥仙法,我的看趣就少了很多。難得今天有這麼長一段「諢話」,聽了還頗為有趣。以下對話當然是台語,我用口語化一點的華語表達。

小配角(以下簡稱小卒)問白猿大仙:「大仙你法術這麼厲害,我都沒有法術,沒辦法去燕國之外的地方,你有沒有去過月球之類的地方啊?」

白猿大仙就很臭彈地說:「有啊開什麼玩笑,我什麼地方都碼去過,不要說是月宮,我連太陽星君啊那些地方都去過,天王星、海王星都隨便來去的。我不是在蓋的,嫦娥一個人在月宮很寂寞啊,八月半沒有人陪她剝柚子閒聊,她沒事都碼一直邀我去陪她聊天。要不是我太孝順了要在家陪母親大人(是一個跟他長得一模一樣全身都是白毛看不出公母的猿猴仙人= =)沒時間跟她來往。我跟你說啦,大家都說嫦娥很漂亮,我看也是普普啦(台語有這樣的詞就是「po po a」,比華語更不屑)。」

小卒:「啊白猿大仙,沒想到你做仙人的也這麼愛臭彈,你說謊都不打草稿哦,我跟你講啦,我認識一個朋友叫做阿姆斯壯啦,他有去過月球哦,他說什麼都沒有啊,那個地方坑坑疤疤的,人家都說臉上長很多痘子這樣一直擠一直擠,最後臉就會坑坑疤疤的,人家就會用臉像月亮一樣來形容啊,當我不知道,你一定是在騙人的吧!」

我沒想到布袋戲中會出現這麼有趣的「亂講」,本來還以為白猿大仙就要認輸了,沒想到他說的理由還蠻能說服我的。

白猿大仙就說了:「哼,我一個神仙哪有可能騙你,我真的去過月宮啊。我跟你講啦,你的朋友哦,他沒有法術,他降落的地方是月球荒涼的小角落啊,我這樣講啦,人家其他星球的人如果降落到地球來哦,如果降落在寒冷的南極地區,他就會說這個地方很荒涼落後,什麼都沒有,如果降落在大城市裡面,他就會說這個地方很有文明,意思大概就是這樣啊。你那個姓「阿」的朋友哦,他沒有法術,當然沒有辦法去到月宮啊,哪像我會法術,就可以來去自如啊。」

小卒(摸摸頭,有點說不出話來):「哦,沒看你這樣子,你還真會辯耶,好啦我辯不過你。」

然後這段插科打諢就結束了,劇情繼續下去。

呼,沒想到這個不到五分鐘的小片段就花去我這麼多筆墨,他們竟然講了這麼多。

在戲曲中的丑角脫離文本和劇情脈絡,自己講起其他語言,或者與這個世界架構無關的事物,甚至是當代台灣的流行事物,這是相當常見的行為。不過我第一次看到在這種傳統的神幻演義世界架構中,這麼認真地談論科學世界的脈絡,而且還用頗有邏輯(?)的方式將兩個世界綰合在一起。雖然這個片段聽起來像個老笑話,但在主要觀眾為中老年的電視布袋戲中出現,聽起來就頗有趣味。

笑科的呈現,有時候要看在什麼樣的背景講出來。我想如果這個片段在歌仔戲或京劇由丑角講出來,應該會一樣好笑吧;可能是因為在戲曲的傳統中國世界架構下,將此世界「信為真」的嫦娥故事,與觀眾的世界「信為真」的阿姆斯壯登月故事疊合在一起,構築了一個假的「邏輯真實」。但我們根本就知道不管在戲內戲外,不僅神仙世界中的月宮嫦娥不存在,這個邏輯的真實性也不堪一擊;不用戳破這雙重的虛假,觀眾重回神幻演義的脈絡中,趣味就在這之間產生了。



(圖片來源:http://album.blog.yam.com/show.php?a=chiouchyr&f=1065125&i=36884880)

(一直想寫之前《鐵漢男俠》系列一些趣味的地方,還有他們戲曲音樂的融合,到現在都做完兩檔了還沒寫,沒想到想記個笑科就寫了千多字,這種東西好像只能隨機一點啊@@)

2014年2月25日 星期二

紀念鄭南榕殉道25週年 閃靈〈火薰時代〉MV

紀念鄭南榕殉道25週年 閃靈〈火薰時代〉MV

http://www.youtube.com/watch?v=79PguMoRRWU



所有影片資料來自鄭南榕基金會,蒐集了不少鄭南榕的身影,

閃靈的歌詞中,

有大量鄭南榕為逃避國民黨審查而用親友名義辦的刊物名,

發刊被禁,換刊名,被禁,再換刊名,被禁,再換刊名....


這些都是刊名,在MV中也有部分的刊物照片:


戰闘!新聞!開拓!天地!創新!台灣!寶島!
全元!新潮!發揚!人權!創造!進步!鄉土!


MV雖然有些陽春,但該表達的都表達了。

近期寫篇樂評來紀念鄭南榕好了。


***

PS.樂評已經完成
讓鄭南榕脫離造神論述──閃靈樂團〈火薰時代〉
http://linmiou.blogspot.tw/2014/04/blog-post_22.html
2014.4.22更新

***

裡面也有剪進鄭南榕兩部很有歷史意義的影片:


鄭南榕自焚事件警方蒐證影帶

http://www.youtube.com/watch?v=uTf1CMmm4EI



我是鄭南榕,我主張台灣獨立

http://www.youtube.com/watch?v=79PguMoRRWU












「剩下就是你們的事了。」



2014年2月21日 星期五

我們的時代──《百年追求》讀後感

原刊於台灣民報  

@林勝韋

    曾有人對我說,很多人對我說,抗議沒有用,你以為政府會因為你們上街就乖乖聽話嗎?以前我不知道怎麼回答,後來我知道了:台灣現在能成為一個民主國家,不就是靠著一代代的人,前仆後繼、流血流淚「抗議」出來的嗎?

    曾有人對我說,很多人對我說,學生的本分就是要好好讀書,想改變社會等以後有能力再做吧。以前我不知道怎麼回答,後來我想清楚了:在一個現代社會中,學生往往是社會的良心,最有正義感、也最有行動力來衝撞與改變。二十世紀的世界民主浪潮,學生顯然是運動主力,這股力量至今未絕。

    這段歷史對我的意義為何?那些教科書不願說清、為師長與長輩不斷扭曲的歷史,到底又代表著什麼?

我曾在教室「學」過,蔣經國時期,是台灣政治最清廉又有秩序的年代。那白色恐怖時期又從何而來呢?一個中國朋友問我,台灣人對蔣經國的印象如何,我竟啞口無言。難道我要把國中老師教我的那套,複誦一次給他聽嗎?但我竟無其他論述可供陳說。台灣的歷史缺乏多元的觀看視角,過去,歷史詮釋權掌握在少數人手裡,如今,歷史詮釋權終於回歸我們手中,難道我們仍噤聲不語嗎?為何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台灣青年,對自己家鄉的歷史認知,竟是如此片面與破碎?

歷史需要多方與多元詮釋,台灣年輕人缺乏的不是歷史教科書,而是破除獨裁統治者的「正統」詮釋,發展自我思考與探究的歷史思維能力。

我出生在一個民主衝撞的年代,在我誕生的前九天,發生了台灣史上最嚴重的警民街頭衝突「520事件」。我感到慚愧,從小學我就知道這個歷史名詞,並因頗近生日而印象深刻,但我卻從未深入探究,究竟這天發生了什麼事,為何農民要上街抗議。直到讀了這本書,我才將此次衝突與日治時期的農民運動串連在一起:台灣曾有光榮的農民運動史,發生在我的母土彰化二林,520事件,可說是銜接歷史足跡的一次光榮戰役。雖然似乎無關,但也引人深思,這些如此貼近我的誕生與血脈來源的事件,為何不曾聽任何長輩述說,必須長大的我自己發掘呢?

出生在解嚴初期、街頭運動最盛的「狂飆年代」,我是否應該重新評估自己的歷史定位?我又該如何評估,這段至今仍被噤聲的「我們的歷史」?


希望這句陳腔濫調,在那些政治人物嘴裡仍然有效:了解我們的歷史,就是了解我們的當下與未來。希望那些對我說教、訓誡的長輩們,先更新一下自己的腦袋。「如果現在是戒嚴時代的話,你早就被抓走了。」很抱歉,我是解嚴後出生的孩子,不知道什麼叫做戒嚴,也不知道什麼叫「獨裁者的恐怖」。我只知道,現在,是我們的時代,是我們繼承前輩優良傳統,令獨裁者厥遺恐懼怖慄的時代。

2014年2月19日 星期三

洪一峰與高凌風

在追尋台灣歌謠的路上,有幾位歌唱大師的形象讓我印象深刻:文夏的從容瀟灑,郭大誠的風趣可愛,紀露霞的優雅細膩,還有洪一峰的和藹與誠懇。

偶然在總圖發現這部洪一峰紀念電影《阿爸:思慕的人》,打著「台灣首部劇情音樂電影」的名號,由洪一峰的三兒子洪榮良導演,洪家兄弟客串演出,新生代台語歌手林俊吉飾演洪一峰。看著預告片裡的洪家三兄弟,三個人的表情與動作各自刻劃著寶島歌王洪一峰的身影,想起洪一峰的晚年的形象,與站在舞台上享受歌唱的模樣,不禁有些感慨。



憑著網路上的資料,我很難推測這是部怎樣的電影,似乎是紀錄片雜揉些許劇情片段,也不知道好不好看,但我想光是看三兄弟如何回憶爸爸,這部片就很值得了吧,有空再去圖書館借來看看。

今早得知高凌風逝世的消息,相信台灣人又要再次輪迴「回憶死去之人種種」的憑弔儀式,這種固定的模式,不知道是什麼時候開始的,一開始的出發點或許是好的,但發展至今,似乎是有點惡性的,宣告「這人早已被遺忘,所以眾人才需要完整的傳記」。

2014年2月10日 星期一

ASOS 變態經典《變態少女》

大小S演唱生涯末期的這張整體解構腐爛大作《變態少女》,

原來竟是一張這麼前衛的專輯,

而且骨子裡根本就是歌德金屬的華麗嗜血死亡美學。


傳說中的名作〈愛你愛到死〉就不用說了,超級前衛。




小S sole的情歌〈愛不持久〉,

看起來蠻普通的,但MV卻勇於突破。

將愛情裡分分合合情節比喻為愛人不停地因己而死。

其實是個又美好又殘暴的隱喻啊。



台灣第一支電子搖滾樂團 - EDITEC 電輯器

這是台灣第一支電子搖滾樂團,
信樂團團員Tomi之前的團,很多首歌都是他寫的,
女主唱的聲音相當多變,晦澀陰暗又富有power,
專輯裡面的〈大驚小怪〉,就是後來信樂團第二張專輯重新唱紅的歌曲。

2001年發行唯一一張專輯《高速公路》,
歌曲的品質很高,但沒有紅,
我想唱片公司沒什麼宣傳可能要負一半的責任,
但這樣特異獨行的樂團本來就不太可能紅。



現在網路上的資料和音檔也很少,
基本上已經被台灣人遺忘了。
或許也可以當做這兩年冒出頭的電音搖滾團體謊言留聲機的前身,
只是謊言留聲機更電,也加入更多嘻哈之類的元素。

這兩天一直在聽他們的專輯,只有感嘆,
十幾年前台灣就有這麼好的團了啊,
Tomi的信樂團現在不知道變怎樣了,
主唱也去當英文老師了。


2014年2月8日 星期六

我的重金屬心理學

我今天說了很帥的話,靖亞說都可以當金屬版版標了:

「我怕黑,我怕死,所以我聽黑死。」

這是自我解剖的重金屬心理學啊,都可以去開課了我


2014年2月7日 星期五

脫線的閩南語爆笑劇

新年前,想不起是什麼時候,
隨便轉到一台談話性節目,
主持人正在訪問脫線與阿西的女兒楊繡惠,
脫線講到自己以前跟阿西一起
錄過很多閩南語爆笑劇的黑膠唱片,
但那時候自己忙著賺錢,
錄完的片子幾乎從來沒有聽過,
現在收回了一些黑膠,但因為沒有播放機器,
只能把黑膠供在店裡給人看,很想找台機子來放。


(我感到奇怪,現在雖然黑膠播放器不好買,
但有錢基本上還是買得到啊?
還是他指的是更早期的蟲膠唱片呢?)


想起在台大圖書館有一套日治時期黑膠精選,
裡面有一片有類似台語相聲的東西,
一男一女一直相虧,笑點都有點色,
似乎是車鼓陣的劇情,
但那套CD在圖書館幾乎是裸片的狀態,
我無法得知更多的訊息,應該再回去找來聽一下。

我想台語的相聲應該也是有個傳統的,
脫線那個時代流行的閩南語爆笑劇,
在近年能看到的是恆春兮的《工商服務》系列,

澎恰恰與許效舜的「鐵獅玉玲瓏」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