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30日 星期一

國寶級北管藝師彭繡靜


國寶級北管藝師彭繡靜老師,從小學北管戲長大,是現在碩果僅存的北管「綁戲囝仔」,腳步手路之間散發古典淡雅的北管氣息,可說是「一身都是戲」的最佳典範。至今仍致力教導傳承北管戲,最近每天坐火車去新竹,就是為了接受她的教導,中元節後要在新竹都城隍廟演出(三個跑龍套角色哈哈)。


國寶級唸歌藝師王玉川


國寶級唸歌藝師王玉川,專長大廣弦和月琴,年輕時就跟著賣藥團到處走唱討生活,也演過歌仔戲,其「黑貓俠」角色結合電光和吊鋼絲,曾風靡一時。



大稻埕廟會所見


在大稻埕看廟會。



一對外國夫婦在大腸包小腸攤子前觀望,我用英文解釋這是什麼,他們買了兩組來吃,我們順便聊了一下,從英國來的。

有個嘴裡嚼著檳榔身材胖胖的中年大哥走過來,也跟他們來回了幾句。雖然口音很不標準,但聽得出來比我的破英文流利。

等外國夫婦走後,大哥開始跟我聊起來。

2015年3月21日 星期六

聽見「台灣」的聲音? ── 從「造音翻土」到318學運



2014年三、四月間在北師美術館展出的「造音翻土──戰後台灣聲響文化的探索」展覽,是不遠處發生的318學運的「聲音隱喻」。「造音翻土」統整了作為「文化運動」的台灣另翼音樂與民主政治運動的關係,並企圖為近年方興未艾的台灣「獨立音樂」取得政治面向的詮釋權。318學運作為二十年來台灣最大、參與人數最多的社會運動,透過各種話語、聲音、聲響、媒體的詮釋,統整野百合學運、野草莓學運的經驗,再次向國民黨政府爭奪「民主」、「自由」的政治詮釋權。






台灣轉型正義的歷史空缺,「民主政治為何」的詮釋問題,也再次以幽微的方式隱現在大量湧現的焦躁話語當中。學運的正反兩方,大多以「野百合的學生才不會……」、「野百合的學生也是……」取得發話的正當性,野百合學運儼然有其不可抹滅的台灣民主化歷程「歷史正典」意味。同樣地,「造音翻土」也展出綠色小組拍攝的「三月學運紀錄片」,以及九O年代一系列左翼色彩的地下音樂運動相關資料,解釋為三月學運後「爆發的巨大能量」,作為「政治產生藝術,藝術反芻(嘔吐)政治」的鏈接點。


走入展場,觀眾第一個聽到的聲音,是水晶唱片於1997年錄製的《浪來了:傾聽 台灣的話》,花蓮海岸的浪潮聲,預示任何聲音的擷取,皆帶有政治宣稱的內涵,花蓮的海浪聲,標以「台灣的話」,暗示台灣作為一個整體性的存在──此海浪對台灣「島」之人,與「島」外之人象徵著不同的意義,這就是一種「造音」。以政治的方法詮釋聲音,是本展的主旨,但聲響本不會只帶有政治意涵,而含存更多時代傳達的文化、美學、藝術等內涵,甚至是經濟學、人類學、社會學的分析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