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26日 星期二

樂評的「敵意」──草東爆紅現象衍生的網路混戰


最近討論草東的文章一直出現,不過好像都是帶著敵意或者反敵意的角度來解釋他們,像王祖壽的〈草東與草蜢〉,這篇雖沒有指明,但就感到一股莫名的敵意,以致昨天好多人在轉,說是「奇文共賞」,完全把它當做另一個世界的奇觀來觀看。


今天欣音樂也出了一篇阿哼的〈從王祖壽的〈草東與草蜢〉一文 看資深樂評人如何與新時代脫鉤〉,就老實不客氣地批評前文。


整體來說,我們可以看到台灣人對「評論」這件事濃厚的敵意,只要立場不對盤,幾乎就是宣戰的開始。





這或許也是因為台灣的「評論」總是帶著深厚的「敵意」,不是這樣就是那樣,不爽來戰。我覺得這件事很有趣,刻意操作了幾次,寫得酸一點,看會不會發生什麼有趣的碰撞,後來果然還是沒什麼有趣的事發生,台灣人只是喜歡選邊站而已,真要討論,大多還是說不出個什麼來。然後還有對網路爆紅之人的敵意,甚至還有一點流行與獨立之間的敵意,這些都構成了草東爆紅現象衍生的網路混戰。

2016年4月23日 星期六

玖壹壹紅了之後為什麼變得這麼「平庸」?



「這或許是至今台灣最為成功的網路音樂行銷範例,他們輕易跨越了以唱片公司為單位的發片歌手無法達到的網路傳播率,創造了真正得以在網路上流傳的『網路流行音樂』。可惜這種『素人發跡』的行銷模式通常難以複製,因為網路時代的素人攻佔的每個位置都有專屬於己無法取代的特點。」


這是我在去年年初為玖壹壹第一張「精選輯」《打鐵》寫的觀察,這兩年來也一直在密切觀察他們。









可惜的是在真正「大紅」,由網路世界走向「發片藝人」之後,他們過去的那種「素人美學」已經全盤掃盡,第一張專輯的表現也是差強人意,陷入想要繼續複製自己卻畫虎不成反類犬的窘境。

2016年4月13日 星期三

百鏡映射下的古印度神話:《寶萊塢之亂世紅顏》Bajirao Mastani



導演Sanjay Leela Bhansali在電影中給予觀眾的視角相當有趣,幾乎可說是像「天」一般俯視的視角。觀眾猶如在觀看一則神話故事一般,看似能理解人物情感的流動,但又覺得有無限的斷裂與歧義點,甚至無法明白人物的下一步抉擇所為何來,但卻又相當合理,似乎走到這一步,也只能「這樣」走下去。


這是他多部作品發展的特殊視角,到這部幾乎可說是集大成之作,觀眾成為不怒不威漠漠然之「天」,俯瞰一則則神話的誕生與毀滅、由熱戀激情走向低迴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