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3日 星期一

2015大港口部落ilisin的女力之夜


荒廢了一段時間,這段時間做了一場小小表演,還跑了好多部落祭典,有亂入、路過,也有拜訪朋友,看了卑南族、阿美族、排灣族、魯凱族。

前幾天因為發生了一件大家都知道的事,所以心情不太好,變得更悶。但看到在台北奮鬥的夥伴,就覺得不能再荒廢下去,還是要朝自己的方向努力,為記錄台灣文化付出一點力量。




位在花蓮最南端的大港口部落,是有名的阿美族傳統大部落,也因為被稱為是「原住民的228事件」的「大港口事件」而為人所知。這算是我目前最熟悉的一個部落,已經來過不少次了,今年第二次參加他們的ilisin。


這是ilisin第四天晚上,今晚全由部落婦女演出,婦女們按照Sra(年齡階層),由最老排到最小圍成圓圈跳舞,他們牽手的方式是跟隔壁的人小指勾小指,舞動身體時讓手前後輕微擺動著,相當可愛。最老的長輩坐在圓圈中的椅子上看,像在檢視今年部落婦女有沒有認真練習舞蹈,有沒有將部落傳統好好傳承下去。

最後一支舞,各階層列隊向長輩致敬

之前也參加過一些部落祭典,但不知道是不是自己漢人身分,總覺得看他們圍圈跳舞的時候「好像與我無關」,雖然在旁邊看得很開心,但總是會有這種感覺。前幾天在都蘭部落看了他們祭典得勇士舞,過去那種隔閡感突然就消失了,現在可以很自在地看著他們跳舞,說不上是為什麼。

舞蹈採用以歌帶舞的形式,每首歌結束之後,會由其中一個階層先唱起下一首歌,其他人聽到之後開始跟著唱和,慢慢帶起舞步,一首歌大概10到30分鐘吧。不知道她們是怎麼安排曲序的,我想大概是有點隨機吧,由每個階層裡面比較會唱歌的人負責帶新的歌,一個晚上就可以唱不少歌曲。

圈子裡面一個看起來最為稚嫩的Sra,是十幾個年紀大概只有20歲左右的女孩,成為全場矚目焦點。跳著不是很熟練的舞步,在最後一支舞列隊向長輩致敬與自己圍成一小圈跳快舞的時候,都顯得相當吃力,但她們還是很盡力跳到最後,看起來體力都快透支了還被拖著跑。

最後一支舞,各階層自成小圈跳快舞,很喜歡這種動態感

據部落耆老Arik阿嬤說,她只要看到年輕人跳舞就覺得很好笑,因為動作都不標準,頭擺的位置不對,腰也扭不夠。部落的傳統一直在流失,我想部落的老人家也覺得很無奈吧。

隔天才知道女生最年輕的階層叫「阿哩棒棒」,意為「蝴蝶」,是很可愛的名字,不會像男生的階層名都硬梆梆的。但因為我以前的綽號是「小蝴蝶」,阿嬤她們看到我老叫我「阿哩棒棒」(今年阿嬤看到我竟然說阿哩棒棒變「阿哩胖胖」了,晴天霹靂...)隔天是女生年齡階層的表演競賽,一直聽主持人說「阿哩棒棒」怎樣怎樣,朋友一直慫恿我快回你的階層去,讓我感到有點窘....

隔天的女性階層表演競賽,跟昨天穿傳統服飾跳舞差超多。這個階層超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