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曾痴迷於台灣的「獨立樂團」,覺得什麼都是獨立的比較好,流行什麼的情情愛愛千篇一律太無聊了。獨立樂團的主題多豐富啊,人生除了情愛之外,還有許多生命面向,都是流行音樂無法述說的。
所以我愛死獨立樂團了,它表達了我的人生情感,那些不易被碰觸到的生命底蘊。我那時常常隨口唱著林生祥的〈臨暗〉、929的〈渺小〉、閃靈的〈海息〉等,像個憂鬱的文青,覺得都沒有人懂我,有點寂寞又有點驕傲。
到現在,我卻不再覺得獨立樂團有什麼有趣了。現在的「獨立樂團」,不再有開發新主題的能耐,能夠寫的也就是那些。更別說是「小清新」那種東西,偶爾聽聽還不錯,每個團都長這樣的時候,真的是聽到想吐,每個都不知道在呢呢喃喃什麼,一副要死不活的樣子,卻一點都沒有生活的實感,因為這並不是他們自己開發的主題,唱出來的東西也是抄襲多於創造。
「簡單生活節」對我來說根本就是地獄,刻意文青化的包裝讓我非常感冒,我寧願去門外的「困難生活節」,光聽名字就有活力多了,獨立音樂怎麼可以只由資本主義建構呢?華山或松菸那些地方也是,一進去就感到一股詭異的資本主義+布爾喬亞氛圍,一切都是錢堆積出來的,卻裝作是為了藝術,這就叫做「文創」。結果東西貴得要命,裡面賣的食物,連駐園的藝術家都買不起。拜託不要當作藝術家都很有錢,每餐都隨便吃個好幾百塊還要配星巴克了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