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18日 星期五

《行動代號:孫中山》的政治意涵(下)



第二次國共合作:共赴國難


「國父」假意答應左派的邀請,直入敵營巢穴,並call人來搬走整套思想與武器。「國父」的同伴,都是些面目模糊的人,在電影中一點獨立人格都沒有,「阿中」當然就是「蔣中正」,「A漫」不曉得指誰,搞不好是暗示孫文的蘿莉控屬性。「國父」人馬面目的模糊,暗示這是一部以中共史觀為主的電影,在中共史觀中,除了革命之父孫文先生之外,其他人當然都不太清楚也不重要,具有很深的諷刺性。





「國父」的執行計畫模式其實頗不合理,既然整套思想都搬過來了,那至少學聰明一點,改個行動日期或換個面具吧?暗示孫文並不是一個有思想能力的人,除了抄襲左派思想之外,無法有自己的想法,以致又讓左派份子有機可乘。另一方面,左派也認為「國父」一定會當天行動,只要最後把車開走就好,也是腦袋簡單到不行,結果還真的矇到了,可見左派除了亦步亦趨套用社會主義之外,自己也沒有創造思想的能力。看兩群笨蛋在中國的土地上像小屁孩一樣打架,這段歷史看了不會令人難過嗎?


左派的機會,就是假意「共赴國難」,實則是聯合次要敵人消滅主要敵人,再藉機消滅次要敵人,行動當晚的銅像,因而又具有二戰敵國日本的含意,寓意也就更加複雜化。這群人要偷走的東西,永遠都帶有「要拿去賣錢」的價值轉換意,而有虛化、虛構意義的轉換機制,「爭奪」這件事看似非常重要,事實上意義又被自己取消掉。首先是拿去賣錢平衡貧富不均的表面義,對台灣人來說,誰是孫文根本就不重要,賺錢才是要緊事,有趣的是孫文就在我們的鈔票上,結果是「賣孫文得孫文」,平衡貧富差距的想望就這樣被虛構掉了。孫文銅像作為威權體制塑造的國民黨神話,近年來喊拆的呼聲漸高,今年年初就發生台獨群眾拉倒台南孫文銅像事件。到底拆還是不拆,重點並不取決於政府或人民的立場,而是是否成功虛構化孫文的歷史神話,使孫文銅像的政治意涵不再,只要虛構化能夠成功,就算孫文和蔣介石繼續待在校園裡也沒差,大家只會當笑話來看。以此角度而言,這部片的符碼操作就是虛構化國民黨神話的「行動藝術」。


都有人做好這種圖了


進入歷史的脈絡中,銅像先是象徵清廷的「老法統」,國共兩黨都想要取得「革命」的解釋權以掌握「正統」的傳承,但「革命」到底長什麼樣,還是取得勢力的人說得算(看看兩岸的歷史教科書就知道),也就是說,「革命根本就不存在」,清廷的老法統還是繼續延續著,看看兩黨貪官污吏和專制思想的「優良傳統」就知道。銅像接著象徵「中國」或「大中華」這種泛民族主義概念,正是兩黨爭奪的核心概念,但到底是先有這個概念才爭奪,還是爭奪了之後,這個概念才「誕生」呢?意義虛構模糊了因果關係,正好道出歷史的曖昧性。事實上大中華民族主義是在清末的外強壓迫背景下產生的,而非國共兩黨至今仍不停建構的先有「大中華」架構才有抗爭,中共以此壓迫圖博(西藏)、東突厥斯坦(新疆)和南蒙古人民,國民黨拿來壓迫台灣本土意識,根本就是一丘之貉,哪來的「爭奪」?我看再爭奪下去左派和「國父」都快變情侶(?)了。


最後是以銅像為共同敵人日本的象徵,以共赴國難的「姿態」想要消滅日本,彼此卻爾虞我詐勾心鬥角互相扯後腿,正是計畫執行當晚的寫照。也就是說,他們根本不把日本當作敵人,敵人正是跟自己戴有相同可笑面具的「同志」,暗示國共雙方根本就使用相同的思想武器,搞到後來根本分不出彼此,要互相攻訐也變得萬分困難,因為只要指出別人的問題,己方就被自己打臉了。最後當然只能回復最原始的肢體鬥毆,脫下面具完全只為了權力爭奪的野性而鬥毆,就是在西門町街頭上演的小屁孩互毆戲碼,那就是國共內戰的原汁原味呈現。



國共內戰


計畫執行當晚,雙方人馬都戴上相同的面具潛入校園。片中不停強調「國父」的下命令手勢,事實上他只看著前方,根本不管後面的人跟上與否,表現的是「國父」的魯莽和愚勇,以及不近人情的一面。歷史上的孫文人稱「孫大炮」,基本上是個只會嘴砲從不動手的傢伙,所謂的「國父經過十一次革命才成功」,他大部分的時間根本不在中國,大概是遠端遙控革命吧,革命成功了才姍姍回國,說是出國找革命資金,結果呢?「我雖然沒有帶回革命資金,但是我帶回來了革命的精神!」片中的「國父」,只會看著前方卻從不動手,就是「純有理念不會行動」!


「國父」人馬發現銅像重量超乎想像,左派人馬一個一個加入,才勉強搬動銅像。錯估重量的可以是「老法統」或日本,或超出國民黨預期、無法移除的威權政治神話。由「共赴國難」的角度而言,那就是雙方一開始都不那麼在意的日本,沒想到果真很困難,中共才放下心機認真與日本打仗,並在打贏後立刻跟蹤其後窺視國民黨的成果。




但歷史果然比肥皂劇劇情還扯,今天的警衛竟然是個帶著女朋友放閃的年輕男子,最後他們只能裝神弄鬼,再度聯手虛構了一個神話,終於「打敗」了警衛。歷史事實是,美國投了兩顆原子彈打敗日本,國共的表現根本無關勝敗,自責分倒是頗多,但為何兩黨歷史教科書總是一副抗日英雄威武神勇的樣子呢?以面具虛構神話嚇走敵人,暗諷兩群完全沒有實力的烏合之眾,所謂「抗日」的真實面貌,就是一群小屁孩裝神弄鬼掩人耳目,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幹嘛。張孝全和李千娜的反應,說明了他們也不真的害怕,在教室內親熱比較重要,慾望化解了戰爭的緊張,再度虛構化了國共抗日神話,大概有點像革命成功後各地軍閥各佔山頭操控選舉吃香喝辣的利慾薰心貌。






「國父」的誕生


再來就是一場不知道對手是誰的大亂鬥,其實我看更像是「你泥中有我我泥中有你」,這些人都戴著一樣可笑的面具,當然分不出誰是誰,那就像國共兩黨共同虛構的「國父」革命神話,和二戰日本投降後的國共內戰,搶奪的都是同一座神主牌位,這時當然要「不小心」放出林慧萍的〈往昔〉囉:「一朵盛開的花,如詩如畫;你的微笑多芬芳,高雅高雅。可愛的你不知到那裡去?卻留下了無限情誼。」強調一種復古、追求傳統的想像,但這首歌在現代台灣觀眾聽來,更像是古老傳統的黃昏懷舊吧。最後神主牌到底被搶到哪裡去了?根本就沒有人知道。國共兩黨現在供奉的「虛構」神主牌,多半是自己用白紙畫好糊上的吧!





但「國父」就是「國父」,一定有高瞻遠矚的思考和屹立不搖的意志,當車子開走後,懂得立刻脫下面具,選擇最近的路線不斷截擊巷戰,不到最後一刻絕不罷休。這就像繼承「國父遺志」的蔣介石,即使國共內戰頻頻失利,仍舊犧牲大量寶貴生命抵擋共產黨的南下,先從南京逃到重慶,再從重慶逃到台灣,好險二二八時已經屠殺鎮壓過台灣,戒嚴令也先下了,才可以在台灣苟延殘喘。這裡就展現和左派的「轉進」相當不同的性格,國民黨的「逃亡」,總是帶著神主牌位的「正統」被迫流亡,帶著自憐自艾的成份,連逃到台灣來都要帶著所有故宮的寶物,不像左派的「轉進」總是失魂落魄,到一個地方砍掉重練,較有悲壯情懷,比較像流寇,而不自居正統。


這就是為什麼當「國父」終於追到車子後,一副「東西本來就是我的」的屌樣,不願左派幫忙搬馬路上的銅像。說穿了你就是偷賊的東西,賊中之賊,要不是左派同情你停下車來,你以為還輪得到你在那邊耍性子嗎?國民黨總是以「正統」自居,不像共產黨較強調「新中國」的新派風格,但事實上國民黨還不是靠抄襲別人的東西才成功的,國共內戰說穿了也只是共產黨把東西要回來罷了,你在那邊耍什麼小孩脾氣?以為搶來的就是自己的嗎?忘了別人還可以搶回去嗎?靠,還在那邊扭打什麼,小屁孩搶玩具哦?





我們偉大的「國父」□孫中山先生,就是在國民黨這個小屁孩全盤皆輸之後,為了維持自己的「正統性」而樹立的「精神堡壘」,所謂的「國父」尊稱,明明就是孫文死後才冠上的,就是為了跟共產黨搶奪「正統」的標竿。劇情發展至今,電影中的「國父銅像」就正式聳立、無堅不催了,但卻是種阿Q式的精神自慰法,你沒看到他聳立在哪裡嗎?一條渺無人煙的荒野大街上啊,那就是「日據」時期北台灣的標竿西門町,也就是從日本人手中「搶回」的台灣啊!


孫文銅像坐落之處,正是日治時期台北古城寶成門舊址,此碑記載前方二十公尺處即是其舊址,城門拆掉後,原本的空地就成了大道,成為如今的交通渠道。(攝於西門町)



大家應該也注意到了,從這之後,片中「國父」的口氣完全改變了,像換了一個人似的,變得深思、「高瞻遠矚」、說些高不可攀的大話,跟其他只會罵「吵屁啊」的小屁孩,也就是那些面目模糊的小屁孩,「阿中」之類的人物完全不同。一個原本只會炫耀恥笑自己的窮,發出壓抑的「歐耶」嘆詞的高中生,怎麼可能突然說出這種完全脫落脈絡的話語?:「我們不能窮斃了,我們兒子的兒子,不能窮斃了。」「我們必須合作,將來才能做些什麼大事。」但這當然有可能啊,國民黨的課本都寫得很清楚了,蔣介石小時候可以看到魚兒逆流而上而刻苦勤學,孫文小時候打壞村裡的佛像,被當作「具有革命先識」,孫文死掉的時候,口裡說的竟是「和平、奮鬥、救中國」,寫作文最後一段一定要寫「反攻大陸解救水深火熱的苦難同胞」,台灣人連這些都相信了,怎麼會不相信「國父」講得出這種話呢?



(「國父」的兩句話,這支預告都有剪進去)


這部片的最後,我們的「國父」終於正式誕生,他有了自己的名字,成為另一個國民黨神話故事的主角,那就是「小天」,那就是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那就是帶來「正統」中國地位的國民黨。所謂國民黨的歷史正統地位,都是流亡台灣之後,才慢慢建構出來的,「國父」神話當然也是來台灣才建立的。這部片巧妙之處,就是以假意建構的「左派史觀」,來重新審視國民黨的「國父」神話,最後不僅「國父」神話被虛構為無物,左派史觀也被嘲弄到不知所終。除了看電影附贈的「社會主義」面具之外,觀眾什麼都不剩,偏偏「看電影」又是一個強烈的資本主義符碼,終於最後,觀眾手上的面具也被解構掉了,只是一個單純的小屁孩玩具。整體而言,是相當成功的大架構隱喻。





我原本已經臆測到「國父」的名字快要出現了,很擔心會取一個「阿民」之類的鳥名字,這樣整部片的隱喻就爛掉了,當「國父」說出「我叫小天」的當下,我才放下心來。「小天」這個名字,不僅可以直接連結到國民黨,還可以作「天真」或台語的「天天」(單純而少根筋)來解釋,暗示孫大炮本就是個太過天真、純理念性格的人,配上「國父」後期的嘴砲風格轉變,完全就是孫大炮的翻版。





兩方人馬的動機差異,到了最後才能完全顯現,那就是交「班費」與「畢業旅行費」的不同。左派人馬為班費而鬥爭,表示共產黨純粹為階級鬥爭而革命,為了群體的利益而誕生,無所謂好處不好處可言,這也就是中共至今仍用「群體利益」來作為壓迫人民理由的原因。「國父」人馬為畢業旅行費而革命,畢業旅行表示離開原本的地方,到一個地方爽爽地過一段時間,意指革命成功後還是有甜頭可嘗,但仍是短期的快樂,代表國民黨的短視近利──「近利」搞不好就是一起貪汙,就算以後會被處分也在所不惜,現在可能就在畢業旅行中。




至於「左派」、「社會主義」、「共產主義」、「中國共產黨」名詞之間的混用,寫作的時候我也頗為困惑,意義似乎零碎到無法準確切割。但寫到這裡,我突然了解到,這畢竟是一齣模擬中共史觀的電影,我想就算是隨便去問一個中國人,問他這些名詞有什麼不同,一時之間他應該也很難回答吧,因為這在他們的史觀中,似乎也是糊成一塊、互相借代的名詞。中共的思想說穿了根本就不是什麼左派社會主義或蘇聯共產思想,而是一個向外借來哄騙自己的廉價面具,其本質依舊是專制統治和法西斯主義,所以現在東岸城市可以使用資本主義遊戲規則大賺其錢而毫不扞格,所以假社會主義之名行鎮壓圖博(西藏)、東突厥斯坦(新疆)、南蒙古之實也毫不手軟,就是因為他們奉行的社會主義精神早就被「拿去賣掉」了。最可悲的是,這個面具再也拿不下來了,就算再怎麼癢也要勉強戴著,怎麼搔都搔不到癢處。





第三次國共合作:?



最後兩方人馬的合作,背景是101,在天橋上群聚歡呼,看著銅像被運走不知開往何方。那就是「第三次國共合作」,只要一起「做大事」,就可以一起賺錢、一起吃香喝辣,地點就在101代表的台灣。他們再也不用在乎「中國」這個神主牌位被運到哪裡了,因為它總算「被賣掉了」。天橋代表兩岸之間硬是憑空架起的橋樑,他們已經升格為上層階級,騰空迴避掉了下層階級的利益,就像陳雲林和張志軍來台訪問一樣,不准人民拿中華民國國旗、警察可以預先包圍抗議民眾,預防性羈押也沒關係,所有人民都給我閉嘴,不准阻止我們共同塑造的神話。「信義快速道路」的交通指示,表示兩方之間看似使用「信義」來互相溝通,但卻是過於快速、各懷鬼胎的假溝通,也是個憑空搭建不踏實的快速通道。這是個故意小清新的振奮畫面,看似充滿正面力量,觀看的人也會不自覺受鼓舞而為他們加油打氣,就像國共兩黨共同塑造的兩岸和平共榮神話。但別忘了,最終,他們還是賊。





(這個鏡頭就在這支預告的最後,拍得相當漂亮)


在西門町附近看到廣告公車就拍下來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