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喜歡這種感覺,他的彈奏手法像是在玩一個熟悉到已經不需要思考的玩具。從一開始彈的莫札特就很有感覺,怎麼說,就是很舒服,讓人完完全全地放鬆,不需要思考就可以接收他的琴聲。
賣票給我的人位子選得挺好的,廳內二樓靠左第一排靠走道,可以清楚地看到他彈奏的樣子,雖然還是有一段距離,但我卻恍如置身某個聖誕夜的家庭聚會;有個90歲的遠房親戚說他會彈一點琴,是一位老紳士,黑色長褲拉到最高,幾乎遮住了肚子的一半,走路時頭身還習慣性歪向右邊,讓人擔心他真的還能彈鋼琴嗎。晃晃顫顫地踅到鋼琴前坐好,連樂譜都沒有,竟如此彈了一整晚。
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作品,他的琴音有著說不出的親切感,像說著一個個古老的故事,讓人感到溫馨和溫暖。我和其他孩子們或坐或趴在溫暖的地毯上,有的已經睡著了,我卻了解這也是一種聆聽方式。
90高齡的鋼琴家,他的琴藝已經不需要再區分高低,不需要再向誰展示什麼,這麼的樸實,卻又這麼的有力。節奏、輕重、指法等等完全不是問題,只有在一些比較重的敲擊出現時,會讓人懷疑他真的已經90歲了嗎,怎麼可能如此精準又恰到好處。更重要的是他的情感表現,莊重又帶著一絲頑皮,像阿公為了逗弄孫子而隨意彈彈的幾個音符,真的,他一開場彈莫札特的時候,我的印象正如一個隨意彈鋼琴為樂的孩子,只是不小心,不小心彈出了一段動人的旋律而已。
他佝僂的背高高隆起,縮著腦袋和手臂彈鋼琴的樣子,是那麼樣地酷似顧爾德,連顧爾德的哼歌習慣也一樣,即使隔著遠遠地,我仍能聽到他隨意跟著旋律,愉快地哼著不成曲調的歌聲;但並不是每一首都有哼,印象中只有莫札特、蕭邦、李斯特有哼。直到這一刻,我才真正理解顧爾德在舞台上為何令人印象深刻,鋼琴家哼出的旋律,並不特別向樂曲旋律靠近,反而形成另一條旋律線,若有似無地纏繞著鋼琴聲,這當然不會是作曲家要求的,但卻是鋼琴家真心喜愛曲子的讚歎聲呢!
不過他這些習慣雖與顧爾德相似,風格與精神卻絕不相同,不過也不一定啦,搞不好顧爾德如果不小心活到這個年紀,也會有相同的體悟跟境界吧。
今天的曲目:
Mozart: Sonata, K.V. 576
Beethoven: Sonata, op. 101
Chopin: Barcarolle, op. 60、Polonaise, op. 44
Bartok: Suite, op. 14 Ravel: Ondine
Liszt: Hungarian Rhapsody No. 15
“Rackoczy March”
都是頗為基本款的曲目,除了Bartok那首之外,其他完全不視譜,彈到那首的時候,他自己默默地走進後台拿了譜,放在鋼琴上,彈完後,又在聽眾掌聲中自己默默拿去後台放,也未免太可愛了吧XD
今天最喜歡的是莫札特和蕭邦,彈第一首莫札特的時候,我才經過吃晚餐和苦苦奔波的過程,好不容易趕著開始前進場,坐下來連喘都還未停,精神還處於很緊繃的狀態,但他開始彈之後,我的心神就整個放鬆下來了,腦中就出現了前面寫的那些猶如童話故事的畫面,這種感覺一直維持整場。
雖然莫札特這首是我相當熟悉的曲目,但他的詮釋卻仍讓我大為驚喜,看似平淡,內裡卻有著最深刻的童心啊,我可以猜想,Lipkin不僅琴藝已臻頂尖,人生歷練與思想必也相當高超,方可以注穠麗於平淡之中,聽起來格外有味道。
蕭邦的波蘭舞曲,還有安可曲第一首,蕭邦夜曲其中一首,我也相當喜愛,都是我很熟的曲目,但給他彈起來就是特別有感覺,波蘭舞曲所需要的恢宏氣闊他絲毫都沒少,完全看不出是90歲高齡的老人;其他一些更炫技的曲目也是,令人歎為觀止。
安可曲地一首結束之後,他出來謝幕,大家可能以為差不多結束了吧,一樓聽眾幾乎全站起來鼓掌。說真的,光是他這個年紀,能夠安然彈完一晚就該起立致敬了,何況又是一場精采絕倫的演出?但他看到大家這麼熱情,竟俏皮地兩手攤開做了一個「真拿你們沒辦法」的手勢,走到鋼琴前坐下,現場一陣哄笑,立刻靜音聆聽。這次雖然也有說曲名,但講太小聲了,現場聽眾立刻傳來許多「蛤?」「什麼?」的低咕,等第一個樂句出來沒多久,又聽到不少「哦~」的豁然開朗之聲,表示「哦原來是這首哦」,可惜我才疏學淺聽不出來;這幾下因太多人同時發聲了,竟也在會場產生幾次小小的哄哄聲,頗為有趣,聽音樂會有時也可以產生類似網球比賽觀眾的群體發聲現象。
很久沒有聽完一場表演之後這麼愉悅了,帶著一種豁然開朗的心情走出音樂廳,連戶外的寒風似乎也沒感覺了,仍舊快樂地騎著機車回家。
希望這輩子還有機會聽到他的表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