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17日 星期四

Devdas 寶萊塢生死戀

這齣悲劇,建立在印度社會的階級差異上,如同一般的模式,男女主角因為身分地位的差異而無法結合,這樣的老梗看似無法有任何突破,畢竟千百年來早已不知寫過多少遍了。但這部片透過電影的敘事技巧,凸顯了男女主角境遇的對比,尤其兩人對愛情的體悟與成長,更是支撐整部片最重要的基點,也是這部片之所以感人之處。

最常見的宣傳海報,夾在兩個女人中的主角德阜達,一臉迷惘地拿著酒瓶,成功塑造整片的角色形象


劇情建立在環環相扣的階級對比之上,先是男主角德阜達的家庭,因地位高尚而無法接受女主角帕羅;再是德阜達住在地位卑賤的歌妓嬋佐穆琪之家,象徵他的墮落;再是成為豪門女主人的帕羅,接受歌妓嬋佐穆琪成為她的朋友,並在莊園祭典上兩人共舞,表現一視同仁的關愛;最後是脫盡一切成為浪人的男主角德阜達(也象徵脫離階級地位束縛),與社會地位高高在上的女主角帕羅再次相遇。

除了這條線之外,還有一條隱形的線索,那就是人與人之間的真情。每個環節的相遇,都是地位上的巨大對比,與此同時,卻更可見人間真情的可貴,從男女主角不脫稚氣的相戀,至兩人分別對歌妓嬋佐穆琪的接受,最後再回到受盡愛情考驗的兩人的見面,皆是「至情可打破一切限制」的展現。以階級差異為主題,即是印度種姓制度的體現,但這也是這個故事「浪漫」之所在。

本片原名以男主角德阜達為名──《Devdas》,可見是以男主角的遭遇為主線。確實,在境遇上,男主角顛沛流離,女主角安穩而寂寞,兩人心靈上的轉折,也以德阜達較能觸動人心。一開始一副貴族公子形象的德阜達,完全不懂帕羅的心,連要送給帕羅的手環,都不知要如何套入,其實只要簡單地打開開關就好了。這象徵著他性格上的自尊與強硬,完全不知如何體貼他人的心,連對待他的愛人帕羅都一樣。

所以在離家的那晚,他沒有帶帕羅一起離開,甚至還寫了「從今起,妳對我只是個鄰家女孩」這種信給帕羅。他不是不愛帕羅,但他的自尊心,讓他無法意識到心中愛的份量。直到遇到愛他的嬋佐穆琪,他從她身上,慢慢學到何謂「愛」,所以才會說他的心每天都要「受到審判」;有時愛,就是要在失去之後才會了解。

就是因為這樣,當他在帕羅的婚禮前回去找她,要求帕羅與他私奔時,帕羅不會答應。表面上是因那封信,帕羅還在生氣,實際上是帕羅意識到她在德阜達心中的份量,不是不愛,但比不上他的自尊。但帕羅還是因莊園男主人不忘原配的緣故,得以保持處女之身,這裡有個作用,就是讓觀眾以為最後兩人一定會重新結合,而產生隱約的期待。

自尊受到嚴重打擊的德阜達(對他來說,應該是嚴重「摧毀」,他幾乎無法想像帕羅會不聽他的話),開始了糜爛的生活,下半部他的每個鏡頭,幾乎都與酒、水連結在一起。對帕羅來說,他是她心中永遠的一燭火苗,永遠都不會熄滅,但在德阜達那裡,火的意象不斷變形,是熊熊火焰,是憤怒之火,是在嬋佐穆琪家分散為多盞的燭火(象徵德阜達希望分心,也象徵嬋佐穆琪在他心中的地位──多到不值錢)。所以他想做的,就是不停以酒與水澆熄心中的那盞火。對他來說,酒是劇毒,一滴都不可以沾;對他來說,愛也是劇毒,一滴都不可以沾;但他還是願意犧牲生命接近,因為那就是他的生命。他一定從來沒想過,他所澆灌下肚的酒精,就是最容易引起火焰的液體──火的意象,也在此以變形的方式繼續存在著。

帕羅永不熄滅的愛之火苗



下半部德阜達看似一直處於昏亂狀態,但其實每次出場所代表的愛的層次與意義皆不相同。從一開始的激怒的熊熊烈火,離開家前悶燒著的憤怒之火,──想要燒盡家族與階級的負累──到淹進河底的頹落,到最後強顏歡笑的悲傷,其實身心早已不堪負荷。

這一層層的鋪展,也體現了他愛的層次,看似單調,實則是他對「愛的覺悟」的成長,使其由一個吊兒啷噹的公子哥兒,轉變成體會愛情真諦的「愛人」。那象徵臨終告別式的河水,不僅洗去了他傲慢的自尊心,也沖磨出他堅定不移的心。如此,看似不明的感情基礎才有了著落,終結點的悲劇所要凸顯,兩人堅定的心意,在此才真正顯現。

德阜達幾乎淹死,象徵死去與重生


能夠將這些表現得如此恰如其分,讓後半這一段明顯單薄無變化的劇情,(以及超級長的影片時間...)一點都不會顯得無聊,正可見男主角演戲功力所在,真不愧為寶萊塢影帝。

「朱尼,你知道,離真正的解渴,我還是感到非常遙遠。」德阜達喝最後一杯酒的時候,下個鏡頭出現的是火車進煤熊熊燃燒的畫面,這就是德阜達體悟的最後一個層次,為愛而死。因為他喝下去的,並不是解渴之物,而是讓胸中火焰一次燃燒殆盡的助燃品。讓他喝下最後一杯酒的朱尼,在此只有工具價值,德阜達還是可選擇要否在身體堪慮的情況下,喝下這杯「友情之酒」。琪體現乃是德阜達最終的覺悟──愛,是火,是毒,但最終,還是愛。



女主角帕羅後半部的成熟女人形象,在作用上默默支撐著男主角德阜達的墮落形象,沒有帕羅的成熟穩健,也無法對比出男主角的墮落迷惘,以及兩人堅貞的愛情。歌妓嬋佐穆琪的出現,讓帕羅的愛更加成熟,願意與他人分享愛人的美好,甚至為了愛人好,而願意讓德阜達娶嬋佐穆琪。帕羅這個角色真正的力道,就在於突破貫穿全劇的階級差異,不管處於卑下或高尚,皆能一視同仁地對待他人,並突顯了她面對人生的勇氣。

帕羅的成熟女人形象,支撐了她表現出來的勇氣,也體現了愛的不同層次。男女主角的境遇,一個是為了愛的人變得更好更成熟,一個是為了愛的人走向毀滅。符合他們各自的個性,也讓這拉扯能夠在分開這麼長的歲月裡面,不停被拉大級距。直至最終他們的相見,一個是不停地想甩開家族的枷鎖,一個卻不停走入家族的牢籠,這也是命運的可悲。

不變的是,他們依然深愛著對方。就在最後一刻,兩人仍掙扎著想掙脫家族的牢籠,因為他們知道,他們心中互相為對方守護著一塊聖地,存藏著唯一如星星般的永恆之火,無法燃為巨燄,卻也無法被輕易踏熄。帕羅企圖衝出莊園時,背後追著的是可笑的喊著她媽媽的兒女,那些是她內心鄙視的;德阜達死前,耳中響起父親那嚴厲的鞭打聲,即使父親早已死去,帶著階級與家族的枷鎖仍然如影隨形,那些是他內心鄙夷的。他們渴望拋棄一切,再次面對愛人,將自己成熟的愛的果實再次獻給對方──在他們心中,終於回到只有真愛的純然天真時刻。強大的枷鎖再次斷裂了他們的渴望,那扇鐵門關上了,德阜達永遠閉上了眼睛,那雙渴望看見帕羅深情臉龐的眼睛。

回到最初伴著月光親密重逢的時刻,他們曾互相看著對方的指紋,笑著說出對方的命運:德阜達說帕羅會「嫁給一個老男人」,帕羅說德阜達會「今生不娶」。當初的玩笑話,如今一語成讖,怎不讓人唏噓。這齣戲最終指向「命運」的主題,雖然他們有突破一切世俗限制的勇氣,但一切努力,還是在命運的枷鎖面前化為烏有。悲劇的殘酷,在此血跡斑斑。

小倆口的玩笑,成了殘忍的命運安排,表現印度人的宿命觀


當兩人的愛終於在相見一刻成熟之時,一次將兩人在時間(死亡)空間(關上鐵門)上切隔開來,一舉將愛的果實擊落摧殺,讓人慟心落淚。這齣悲劇,就是因為如此的殘忍,才得以深遠流傳。




(作於2012.7.3,將近兩年前,這是我的第一部寶萊塢片,如今已看將近百片,昨天特地進戲院看本片導演的新作《寶萊塢之殉情記》,朝聖並且回顧,特刊出此篇)


我最喜歡的一首歌:Silsila Ye Chaahat Ka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