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6日 星期日

我為什麼要研究流行音樂?


在書寫流行音樂評論的時候,會一直有個聲音在問自己:為什麼要做這件事?為什麼要對一個流行音樂歌手作全盤的了解和思考,真的有這個必要嗎?


想起來頗為好笑,在幾年前,我還是一個遠離流行音樂的人,為什麼現在就這樣全面地聆聽、全面地研究起來呢?


雖然理由已經很多了,但也並不是每個理由都是我要的,畢竟別人認為合理的理由,在我來說可能沒什麼意義。但為了解釋給別人聽,那些理由有時候還是要拿出來的。


我最喜歡的少女時代,看她們的MV總是可以看到許多她們有意無意間傳達的「時代氛圍」,簡單來說,她們就是「時代氛圍」的製造者,或者是「時代氛圍」本身。









我今天想到一個,蠻重要也蠻根源的理由。大概就是流行音樂面對更多數的群眾吧,我想要研究的是一首歌曲背後負載的聽眾,由聽眾的個體累積所形成的「聆聽的時代」。我可以由一首歌連結到這些東西背後的時代,以此說明整個時代可能曾經發生什麼事,又是為什麼,那個時代被封鎖在一首歌中。



這也是我特別注意偶像團體的原因,因為他們的任何一個行為、表情、發文,確實輻射出了一個時代無法複製再現的「狀態」,這其中又負載了多少人的青春年華(或者是對青春年華的想像),值得我們去探討呢?所以我很喜歡收看一些偶像團體粉絲的訊息,或者有時混跡在腦殘粉中,思考他們在想什麼呢?


獨立音樂裡面當然也有很多很棒的東西,但他們的聽眾太少了,可以說是陽春白雪。我幾乎無法從他們的歌曲中連結到一個時代廣泛的聽眾這件事,頂多只能抓到他們對一個時代投射的情感,以及一小群人對他們的音樂投射的情感,這沒什麼好壞,只是不符合我想走的方向而已。


而台灣獨立音樂也存在著一些問題,這個我之前講過很多遍了。接續前面的話題,簡單來說就是,這是一種由少數人生產、少數人聆聽,創作者與聆聽群眾大量重疊、連文化行徑也類似的社群,同質性太高,時代群眾的代表性低,所以慢慢就引不起我的研究興趣了。


但這並不代表我不再聽獨立音樂了,我仍花大量時間在接收台灣獨立音樂的訊息,挖掘鮮少人聆聽、而我覺得很有價值的作品,只是可能不會再大量台灣書寫獨立音樂的評論了。


上次那篇故意寫得尖酸刻薄、引起多人撻伐的文章,大概就是我清楚自己要在流行音樂做的事情,所以要寫一篇回顧十年來的思想脈絡,也算是和過去自己獨立音樂研究模式的最後道別,並且確立未來的寫作新路子吧。



(其實那時剛完成一篇亞洲流行音樂的長文,但到現在還卡在某處沒有公開呵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