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9日 星期五

今天認真來聊玖壹壹(一):別紮稻草人,你知道如何評價玖壹壹的音樂嗎?


網路世代明星第一代



玖壹壹可以說是台灣第一個由網路紅到大眾傳播媒體,真正的網路世代明星第一代,他們的創作和行為舉止與過去的「偶像明星」都相當不同。這是他們為什麼會紅,並成為許多人眼中釘的原因。



他們行為舉止看起來散漫隨便、發言只從自己的立場出發,甚至推翻經紀公司的說法,時不時在臉書或Instagram上面罵髒話挫幹譙,看起來想怎樣就怎樣,一點規矩都沒有。









也因為這樣,他們沒有上一個世代的「偶像明星」那樣的明星架子,看起來更平民、更親切。就像住在我家隔壁自稱在玩音樂卻每天浪流連的大葛格,有幾首歌還不錯聽,我時不時就會放來聽聽,他還會喜孜孜地跑過來說,欸,你在放我的歌哦~



所以你會期待這樣的一個大葛格,能夠寫出什麼驚天動地的愛情故事、優美文雅的詞曲、或者拍出什麼相當精采的MV嗎?他們能表現的,不就是生活中狗屁倒灶的小事(明天再擱來)、想把馬子把不到只好學台語老歌寫一些山盟海誓的過氣歌詞(妳不愛我、癡情男子漢)、兄弟一起喝酒嗨到天亮嗨到ㄎㄧㄤ(吼搭啦)、或者小鱉三想去夜店裝大爺、結果整支MV都在車上拍,唯一的女主角還是充氣娃娃的自嗨影片嗎(打鐵)?









你會問他們到底有什麼特別的,是不是只要唱一些很靠近所謂「庶民生活」的歌就會受到大家歡迎呢?關於他們的行銷策略,或許以後有機會再好好地談,我今天只要講一點就可以了,那就是他們夠「鬆」。



玖壹壹的「鬆」與創意



熟悉他們的歌的朋友聽到「鬆」,可能會立即想到他們的〈9453〉(就是有鬆),但很可惜,我這邊所說的「鬆」,到他們發這首歌的時候,已經幾乎看不見了。



大家可以聽聽看在玖壹壹的第一張「精選輯」《打鐵》的〈Intro〉中,他們如何介紹自己和這張「精選輯」。進入錄音室錄發片感言,在短短的兩分鐘裡,沒有打草稿地亂講話,還發出各種相當「不適合」的噪音,開門聲、打嗝聲、還隨手抓了一包餅乾打開來吃出聲音。在〈Intro〉的最後,春風還亂放了一小段下一軌〈打鐵〉的開頭再突然收掉,另外兩位問他在幹嘛,春風還說「沒事」。









這是我聽過最可愛的專輯「Intro」,沒有任何故作姿態的話語和厲害的「入場曲」,只有三個人不經意製造出來的一個很「鬆」很生活的情境。這樣的「鬆」,就像去夜市買消夜說「雞排要切不要辣、珍奶半糖去冰」的隨意和輕鬆,因為符合台灣人的生活情境,所以我們會感到親切,因為這其中又有無俚頭搞笑的成分,所以我們會感到有趣和可愛。



玖壹壹早期「類」直播形式的一鏡到底MV,剛好也相當適合承載他們這樣具有生活底氣的「身體感」。我們總是可以發現後面有個春風默默在做著各種莫名其妙的雜事,但因為有他的關係,整個畫質和內容都很隨意的MV,竟然可以充滿了畫面感而不會無聊,讓人一看再看,看春風到底在幹嘛(目前就我的觀察,春風的人氣也是最高的)。



另外還有相當隨性的歌詞押韻風格,如〈凍未條〉的rap:「我說好酷,再來一促(次),難道我真的忍不住」,明明沒有押韻,卻用「台灣國語」讓它隨便押韻,形成只有台灣人才聽得懂的有趣韻腳。





在〈你不愛我〉中,特邀洋蔥的爸爸來配唱,在MV中卻「因為洋蔥他爸在上班沒時間拍,所以用這張當兵時的照片代替」,但這張有著年代氛圍、還故意跨腳在石頭上裝帥的當兵照,卻可以勾起大家對於父母輩的想像,雖然無俚頭卻特別對台灣人的味。









有次跟朋友一起去夜市看玖壹壹演出,同行兩位女性朋友本來對玖壹壹興趣不高,結果玖壹壹突然請出「洋蔥他爸」真身跟他們一起配唱這首歌。這點好像整個打動了她們的心,後來她們的歡呼變得比我還大聲──我親眼見證了玖壹壹的平民魅力。






這些「鬆」到幾近隨便的梗可說都是「創意」的一部分,並且以「創意」的角度得到加分,讓人聽了不禁莞爾一笑,又佩服他們操作這些梗的信手拈來和恰到好處。台灣已經很久沒有這樣子的音樂創作了,一般的音樂不是太嚴肅就是太認真,或者玩弄很高的技巧或思想,卻沒有這種聽起來新鮮而且輕鬆有趣的音樂,受到大家的歡迎也是自然的事。



形象不同以往的「文化創造者」



玖壹壹與過去我們對於「文化創造者」的想像不太一樣,也不像「歌手」或「詞曲創作者」,因為他們看起來根本跟「我們」沒有什麼兩樣,其形象甚至不太像擁有任何「文化資本」的人,而是三個一般的「市井小民」。更甚者,歌唱得也沒有特別好聽(老實說春風的唱腔真的很難聽),rap技巧也沒有特別厲害,詞曲也沒有特別打動人心,MV也像亂拍的一樣。



但他們不夠強的演唱和作詞作曲技巧,恰巧成了很好的「中介」,讓人不會在一首歌中接收到太多「訊息」,而只有輕鬆與熟悉的感覺,既是台灣人熟悉的生活與語言,也是放鬆心情的好歌。



我的意思並不是把歌做得普通一點就會有人聽,他們會紅當然有他們的過人之處,但並不是近日以來大家常討論的「詞曲創作」、「rap」、「押韻」等技術內涵,或者是「廟會」、「庶民」、「八嘎囧」等無意義的標籤。



我也想對最近才認識玖壹壹的朋友們說,他們會紅不是沒有脈絡可循的,也不是一開始就長這樣。對我來說,好好地了解一個團的脈絡,比急著為他們貼標籤解釋或下褒貶判斷更重要。如果真要從他們身上「汲取」一些對於台灣文化的未來想像,並且產生有意義的「文化動能」的話,現在下判斷未免有點太早了。



那些「本土」、「廟會」、「夜市」、「性別歧視」、「CCR歧視」、「異男情慾」等等好或壞的標籤,可以說對也是不對;如果把他們放進台灣音樂的脈絡來看,他們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或最突出的一個,不找出源頭,卻只把他們當作稻草人來開槍,是沒有意義的。



其實這就是一個正常的音樂美學轉移過程,但因為沒看過這種形式,只是忽然看到,就覺得讚賞或厭惡。不管是褒是貶,都不是在聽這個「音樂」,而是在面對自己的「獵奇感」作反應,這樣原本的音樂本質也改變了,也無法再好好地評價這個音樂的好壞,或者錯估他們的影響力。



我想做的,只是想讓人重新用「平實」的眼光來看待他們而已。在接下來,我會接續從不同層面討論玖壹壹,這篇算是一篇介紹性質的文章,先剝除他們身上的「大眾神話」色彩。之後會談論更多更「硬」的內容,歡迎繼續追蹤。



(原刊於關鍵評論網)


延伸閱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