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1日 星期日

綠島中秋拜土地與「綠島戲曲電影簡史」



今天(2015.9.27)雖然因為發佈海警,所以中午之前就把遊客全部請出小島了,不過今天的綠島還是很熱鬧,因為今天是中秋節,也是綠島南寮土地公的大拜拜之日。南寮土地公廟與觀音洞是綠島最早的信仰中心,由於綠島沒有風水師,所以土地公廟就成為居民詢問風水地理、擇日的重要神祇。





拜拜用的就是全豬、全羊、全雞、紅龜粿,很多應該是台灣買的吧,好像沒什麼不一樣。只有一個紅色的「包仔」,這是不是傳說中綠島特製的「海鮮包仔」呢?我吃過一次,塗成黃色的,裡面包滷豬肉。






本來還期待晚上來可以看到野台布袋戲,但又想今天發佈海警,該不會請來的劇團也先閃了吧,懷著忐忑的心情走到土地公廟,卻發現戲臺在放電影,而且還是《鐵獅玉玲瓏》,大失所望,逛逛環境拍個照片就走了。





看來來綠島真的沒機會好好看一齣戲了,之前雖然有看過高雄請來的歌仔戲班,但也只是將扮八仙的橋段拉長亂演一通就結束了,害我相當失望。啊~我想看戲啦~~


綠島在60年代之前,曾有自己的業餘歌仔戲班與皮影戲班,皆為酬神之用,正是為了中秋拜土地而存在。


皮影戲大概是由綠島人的原鄉泉州傳入,保有唱曲與演出君臣將相故事的傳統,居民就地取材,以山羌皮或鹿皮製成,雖然戲偶和演出舞台都很簡陋,不過也古拙有趣。三個村各有一團,只有祭典前才會集結、練習。雖然日治時期台灣人不管什麼事都喜歡請戲班子來演一下,謝神、結婚、生子、甚至跟某人道歉等等,不過由於綠島當時的環境相當封閉,雖然同為漢人,一百多年來卻幾乎沒有交流,所以我想綠島當時的戲曲環境應該是簡陋很多的,只有在神明祭典時才會有。


歌仔戲是日治時代由屏東來的一位砌咾咕石屋的工人,綽號叫做「柑仔香蕉」的,教導當地居民組團演戲而傳入的,全盛時期中寮、南寮、公館三村皆個有一團,40年代曾出現中秋節在土地公廟同場尬戲的盛況,而早期的皮影戲就沒人再演了。當然,當時歌仔戲的所有角色皆由男性演出,綠島也不例外,當時台灣戲曲還沒有女性演員。


這充分表現當時的子弟團精神,那位「柑仔香蕉」大概就是一位痴迷於歌仔戲的票友,那還是內台歌仔戲的全盛時期,全台各鄉各村皆分布著大大小小因興趣或信仰等原因而組成的子弟團,自己出錢出力延請老師學戲,並在節慶之時粉墨登場。這樣的子弟精神也曾經感染到綠島這個封閉的小島中,可見當時歌仔戲的魅力(北管表示哭哭)。遙想幾十年前每年中秋在這片廣場的盛況,就讓人無限感慨。


50年代以後,新生訓導處讓「新生」(也就是政治犯)演練歌仔戲與京劇,每年春節在綠島國小操場演出歌仔戲(就是我有時候需要去除草的那個),從那之後本地的歌仔戲子弟團也漸漸式微,開始又以皮影戲演出酬神,但能夠演出皮影戲的耆老也漸漸凋零,到最後只剩下南寮村一組耆老尚能演出。


60年代之後,由於新生訓導處事務逐漸穩固,連帶為了官兵、「新生」家屬而產生的綠島對外交通也較為穩定,慢慢演變成延請台東歌仔戲或布袋戲班酬神。而我上次看到在綠島天后宮前演出的是高雄請來的歌仔戲班,交通方便之後,綠島與高雄、花蓮這兩個大城市的連結越來越緊密,我們學校也會從這兩地請工人進來維修。


雖然只是無聊的《鐵獅玉玲瓏》,但願意來觀賞的居民卻比我想像得多,而且他們連從自己家拿椅子來坐的概念都沒有,全都一群群站著邊看邊笑。而且雖然大家都彼此熟識,但聊天的也不多,真的都蠻認真在看電影的。這種場面在都市地區應該不常見吧,家裡就有電視了,誰想特地跑出來站著看電影。大概是這裡晚上真的太少娛樂了,更別說是大螢幕的電影了,一年之內不知道可以看到幾次,所以才會這麼多居民願意來廟口站著看。


綠島居民第一次有電影可以看,是新生訓導處在綠島成立之後的事。當時新生訓導處偶爾會在特定節日播放電影,會派出軍用卡車到各村接村民到營區一起「軍民同樂」。雖然想當然耳應該都是一些反共愛國的黑白片,卻也形塑了綠島居民娛樂生活的最初樣態。


綠島的娛樂生活,果然是與新生訓導處緊緊結合的,那時「新生」不定期會演出歌仔戲、京劇、話劇、藝工隊表演等,每到過年,也會由軍士與「新生」組成龍陣、獅陣、老背少、跑旱船等傳統藝陣到各村拜年,也會舉辦軍民聯歡晚會。


歌仔戲與京劇演出只由男性演出當然沒問題,但話劇就不能沒有女性了,所以新生訓導處也會找來綠島未婚女性擔任女主角,與「新生」一起到燕子洞排戲,然後就很自然發生淒美的愛情故事,最有名的莫過於「綠島百合」的故事。


台灣現代舞之母蔡瑞月老師也曾在新生訓導處女生中隊被關過,女生中隊不比其他男性「新生」,不能隨便外出種菜、養豬、挑石,但熱愛舞蹈的蔡老師仍不放棄練舞,也會教女生中隊的其他女性跳舞。更曾經在聯歡活動演出舞蹈節目(不知道是芭蕾舞還是現代舞呢?),感動了當時同為「新生」的蔡琨霖先生,蔡琨霖先生至今仍津津樂道,那為他找到人生新動力的美麗身影。不知道當時有沒有綠島人曾經看過蔡老師翩翩起舞呢?


雖然沒見過蔡老師本人,但因為曾在蔡瑞月舞蹈社工作,每天隨時要將舞蹈社的歷史講給來賓聽,也跟蔡老師的家人朝夕相處,聽他們講了相當多蔡老師的小故事,所以對於來到未曾謀面的蔡老師也感到相當親切,偶爾到公館看夕陽,也會遙想她在綠島過的日子。


不小心就寫了一篇「綠島戲曲電影簡史」,資料統整自新版的《綠島鄉誌》以及自己的所見所聞。呂訴上先生,我已經幫《台灣電影戲劇史》補上遺漏下的綠島番外篇了哦,不要這麼「本島中心主義」嘛!(喂,沒禮貌!)





中秋節正是綠島戲曲文化的重要展演日,在這一天遙想過去一百年曾在這個封閉小島上的小小地方的小小舞台,曾發生過這麼多故事,想想台上與台下那一雙雙痴狂的眼神,心情全為了古代的帝王將相、忠孝節義起伏上下,就感到相當有趣。


拍完照片正準備要離開的時候,遠遠聽到有學生在叫「勝韋老師~」的聲音,轉頭一看是幾個幼稚園學生,正要跟他們打招呼,他們卻大叫指著我的腳下,說「不要踩到!」我低頭一看,原來是一隻比我拳頭還大的螃蟹正在「橫行霸道」,穿過一個個看戲居民的腳下,我趕緊提醒一位阿伯不要踩到。這果然是綠島才會出現的場景!

(本文完成於2015.9.27中秋節夜晚,於綠島國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