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7日 星期三

存在的模樣──張懸《親愛的…我還不知道》(一)

專輯/歌手簡介:
張懸,本名焦安溥。16歲開始在Live House走唱。張懸的現場演唱充滿感染力,常在表演時和聽眾分享她個人生活的感觸,對於弱勢團體、時事觀點、名利價值、勇於自我,多所抒發。在張懸獨特的表演風格中,將許多真心祝福的溫暖力量帶給聽眾。(摘自張懸官方Facebook簡介) 
生存的姿態

        「音樂只是一面鏡子,讓你在裡面找到自己。」這是張懸為音樂所下的註腳,也是認識她的音樂的方式。她的音樂不會讓我們感覺遙遠,因為她唱的就是我們的生活。

        張懸看透的是生存的姿態。存在,我們每個人都擁有的東西,但大多數的人並不將它看得這麼重要,甚至一輩子忽視。對張懸而言,思考自我「存在」的價值與方向,卻是最重要的事,存在、愛,與人生的掙扎,就是她音樂的主題。




        作為一名遊走於流行與獨立界線之間的歌手,她創造了自我獨特的音樂語彙;不同於流行音樂常見的淺層愛情現象展演與情緒抒發,她將最真實的「自我」放入作品之中,去愛去恨、去受傷去奔跑,並在飽滿的情感表達之後,為人生寫下哲學的註腳,使其作品除了第一層次的情感表達之外,更有靈魂深處的自信姿態,讓人可以在她的生命轉折處,發見「存在」的況味。她在音樂中勇敢展現了自我的成長與體驗,像陣風一般,領著聽者一同奔跑,直至直覺的懸崖,面向湛藍大海。

        聆聽張懸音樂的成長,猶如觀察她的「自我」向外擴充與探尋的過程。從第一張《My Life will...》自我定位的摸索,第二張《親愛的...我還不知道》逐漸向外擴張對「自我」的認識,並開始試著以自己的角度來解釋社會;第三張《城市》,自信滿滿地唱遊在自己的城市之中,成為「社會」與「人生」的詮釋者,但中心還是自己,從自己來看這個世界;近日發行的第四張專輯《神的遊戲》,歌中已不需要有「自己」,自己卻成為包覆世界的姿態,擁有廣大如藍天白雲般的思考。

        第二張專輯《親愛的...我還不知道》,挾著成名曲〈寶貝〉的強大氣勢,張懸本可依循流行樂界「暢銷曲再生產」模式,寫作更多像〈寶貝〉這樣的「療傷系」歌曲,但她沒有。她在專輯中自道:「『對重複厭倦』的這種狀態,應該被鼓勵。」她決定重新破壞「自己」,再造一條新的道路。在這張專輯中,張懸質疑了人性、愛情、慾望、理所當然的人生,「親愛的...我還不知道」,我想,應該就是對自我──「親愛的」──所作的人生扣問,最後,才在〈喜歡〉等歌中,確立了自己的「存在」,提昇了自我的價值與意義。也因此這張專輯變得內斂成熟而偏重思考,凝縮成她思想轉變的軌跡,相對來說思考內涵起伏波動頗大,對大眾來說或許較難入口,但也因此產生了特別的味道。

存在的模樣


        理解張懸的另一個切入點,就是體會音樂中「存在的瞬間」。仔細觀察張懸的創作軌跡,一首歌的「敘事時間」,通常凝縮在一個短暫的瞬間。一個畫面、一個聲音、一個手勢,一道靈光閃逝,一種奇妙的感覺溫暖在心頭──相信每個人都會有那一瞬間,但將那一瞬間擴大,保留那一瞬間的情感飽滿,那就是詩人做的事。在張懸的音樂中,處處可見瞬間的感動與時間流逝拉扯的焦慮,如〈Live酒館300秒〉、〈My Life will〉、〈gonna stop〉、〈日子〉等,並轉化成以時間副詞、語氣轉折副詞呈現的歌名,如〈就在〉、〈畢竟〉、〈並不〉、〈So?!〉等。不僅如此,事實上每首歌皆是個短暫的瞬間,如〈Scream〉中對生活困境突然的呼喊、〈慾望把眼前的地板鋪滿〉中瞄到「彎腰盤點的姿態」,幾乎可以想像觸發靈感瞬間的狀態,這就是張懸的音樂「接近生活」的特點。

        將「存在的瞬間」擴大,並以感動與愛滋潤,這份情感就有了意義。〈寶貝〉之所以感人,不只在於它的「療傷系」特質,而在其包容了第一張專輯其他歌曲中,所有「瞬間」所產生的生命困頓,給予焦慮以安適。雖將時間定格在睡前的那一刻,「讓你今夜都好眠」,但卻是所有焦慮痛苦放下,進入深沈的那一刻──在夢之前,給予深深的祝福。張懸在2011年同志大遊行的最後,唱這首歌,給予同志朋友最深的祝福,就是這個意思。

        發源於生活中「存在的瞬間」,張懸在後期作品中,加入了更多人生哲學的思考,經過《親愛的…我還不知道》的自我質疑,終於到達《城市》中,自信唱遊,詮釋世界的狀態。將「存在的瞬間」擴大,將敘事拉長,生命拉寬,凝煉為「存在的模樣」,一副獨白的傲骨,在音樂中建構了自我獨特的世界觀。

        這樣富有哲思的作品,在早期的〈無狀態〉中,已見端倪:無狀態,就是脫離時間的限制,忘記過去、未來,回到純然的自我,回到「存在」本身。雖是一瞬間的感觸,化出的感想卻是「我喜歡永恆的短暫」,她將時間暫停,並在其中嘗到了「自我」與「孤獨」的滋味,時光就是與自我的永恆遊戲。而這首歌所投射出來的哲學身影,不就是「存在的模樣」?

        張懸「存在的模樣」,是她的世界觀,是她返身向己後,以對自我的熱情全力投身世界的姿態。這張專輯,正清楚標誌著其關懷的轉變。只有透過這個角度,我們才可以了解,張懸其後熱心介入社會的源頭──沒有先質疑過自我的存在,我們將如何痛思與反抗,這世界不公不義的存在?

        相信每個人都可以在她的音樂中,找到一個自信而勇敢的身影。

(作者為國立台灣大學中文所碩士生)

【參考資料】
張懸-無狀態MV 
張懸-寶貝MV 
張懸-喜歡MV 
張懸-玫瑰色的你 MV 
張懸-2011第九屆台灣同志遊行 談話與演唱
張懸「告白」訪問稿──關於社會參與
美麗灣爭議!張懸:走一趟杉原灣看誰在守護海灘! 

(出自2012.9.11極光電子報 http://blog.roodo.com/aurorahope/archives/21016006.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